公司新闻
东北大雨,黑龙江41个县发生玉米大斑病
2023-05-23 14:48:29

今年雨水较勤,雨量较大,且气温又高,极易造成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流行。

央视气象台预计,未来一周,北方大部地区降水偏多,利于土壤增墒;但局地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易造成作物倒伏、受淹;黑龙江北部和东部农田湿渍害将加重。

目前黑龙江已有41个县156个监测点发生玉米大斑病,发病地块平均病株率为10.7%。

8月3日,东北网记者从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获悉,预计全省玉米大斑病总体为中等发生,部分县份可达到偏重发生,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发生区。目前已有41个县份156个监测点发生玉米大斑病,发病地块平均病株率为10.7%。

呼兰、肇州、双城、林甸、海林、拜泉等地发病较重地块病株率超过20%,其中拜泉、海林个别地块病株率分别达到63%和66%,病斑多集中在玉米植株下部叶片;其它县份田间多为零星发生。

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、煤纹病、枯叶病、叶斑病等。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、叶鞘和苞叶。近年来,随着免耕技术和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,田间越冬菌源越来越多,玉米大斑病发生逐年加重,已成为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。

叶片染病,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,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,形成边缘暗褐色、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。后期病斑常纵裂。严重时病斑融合,叶片变黄枯死。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。下部叶片先发病。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,病斑较小,与叶脉平行,色泽黄绿或淡褐色,周围暗褐色。有些表现为坏死斑。

传播途径

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。成为翌年初侵染源,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。田间侵入玉米植株,经10~14天在病斑上可产生分生孢子,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。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,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。

发病条件

温度20~25℃、相对湿度90%以上利于病害发展。气温高于25℃或低于15℃,相对湿度小于60%,持续几天,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。在春玉米区,从拔节到出穗期间,气温适宜,又遇连续阴雨天,病害发展迅速,易大流行。玉米孕穗、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。低洼地、密度过大、连作地易发病。

防治方法

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,加强农业防治,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。

(1)选种抗病品种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,注意防止其它小种的变化和扩散,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。

(2)加强农业防治。适期早播,避开病害发生高峰。施足基肥,增施磷钾肥。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,摘除底部2~3片叶,降低田间相对湿度,使植株健壮,提高抗病力。玉米收获后,清洁田园,将秸秆集中处理,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。实行轮作。

(3)药剂防治。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,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、25%苯菌灵乳油800倍液、40%克瘟散乳油800~1000倍液、农用******素120水剂200倍液,隔10天防一次,连续防治2~3次。

一般于病情扩展前防治,即可在玉米抽雄前后,当田间病株率达70%以上、病叶率20%左右时,开始喷药。防效较好的药剂种类有: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,50%敌菌灵可湿性粉或90%代森锰锌,80%甲基托布津等。


网站首页 产品中心 电话咨询 公司地址